close

IMG_0708.JPG

日本大學很流行「合宿」(がっしゅく),不管是社團還是 Seminar,都喜歡揪個團一起去稍遠的 Seminar House 一起合宿!用臺灣的話就是社遊、班遊、系遊吧?當初來日本前一直覺得:如果沒有去到合宿就白來了!(心願已達成XD)

學期中,我剛和宜庭變熟、也開始去旁聽一兩次梅森 zemi 之後,她邀我一起參加暑假臺大歷史系和兩個政治經濟學部 zemi 的合宿,在活動裡面幫忙翻譯。一開始聽到要翻譯覺得也太驚嚇,一直跟她說我辦不到,但就這樣被逼上梁山,行前還想說趕快看一下文本惡補(也太遲,但至少把周老師的臺灣歷史圖說/日治章節看完了~)

IMG_0577.JPG

行前一起開了幾次會議,在老師、幹事長們、學長、宜庭還有其他翻譯的合力準備之下,慢慢把整個合宿的行程建構起來。還托學長的福,我們去了很飛炫的屋頂餐廳開行前會,結果後來好像都在中日雙聲道批評時政居多,準備會議咻第一下就開完了⋯⋯さすが!

這次的合宿中,去羽田機場接完臺灣同學後,大家一起前往位於輕井澤的早稻田研修之家(有點像溪頭之於臺大)。

行程大概就像這樣:

Day 1 烤肉歡迎會

Day 2 早大學生的分組發表(臺日民主化的比較/日本統治時期的台灣文化/從天皇制的角度看日本國家行程)、輕井澤觀光

Day 3 參觀富岡製糸廠、回東京開讀書會(在首相官邸前)

Day 4 早大圖書館導覽、東京觀光、送別會
 

然後想要列點紀錄一下這次合宿之後的感想,因為想寫的事情好多!
 

  • 臺日文化上的差異

    同時接觸早大和臺大的學生會更加感受到兩邊文化的差異⋯⋯

    首先,最有趣的是關於洗澡,這個寫出來好像有點害羞?不管了(笑)反正日本女生一進去就很爽快地脫光、走來走去、七嘴八舌,然後臺灣女生們就很害羞地全部躲在簾子後面等,不敢看日本女生。我和鍾宜庭看到此情此景覺得很微妙!想當初,那篇關於宿舍澡堂的網誌中也是這樣忐忑的心情呢,但現在已經被同化成隨便亂脫了(?)

    再來是對他人的「配慮」,我覺得臺灣其實還是一個很自由、隨心所欲的國度,以個人單位來行動是常見的。等到大家的菜一起開動、等大家的酒一起來才能開始喝、這些事情其實壓力都滿大的。不過合宿中感覺沒有真的像平常那麼拘束,大家大概都放開了⋯⋯看看!走台灣式不是很好嗎!

    有幾次,和喜歡台灣的日本朋友聚餐時,他都會主動說「Let’s go Taiwanese」然後直接開吃XD

    分組討論關於「社會運動」時也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兩國青年的不同。我這一組的日本人問:「大家都有參加過社會運動或去過遊行嗎?」結果全部的臺灣人都舉手了,讓他有點驚嚇。討論的時候,日本學生也會問說:「為什麼不能斥諸於體制內的改革手段,而非得透過社會運動表達呢?」臺灣學生會認為體制內外都需要發聲、必須平衡地監督政府。透過這類的交流,讓兩邊了解各自的國情和社會,我覺得是很珍貴的機會。


    IMG_0606.JPG

     
  • 臺日日交流/翻譯小記

    這次早大的學生發表題目中,我負責逐步口譯「日本統治時期的台灣文化」這一組。能順利結束都要感謝一起幫忙的日本翻譯、還有這個題目本身性質就比較軟(台灣意識的萌芽與確立、總督府在臺展中對美術家的政策、繁體字政策)。

    在翻譯的時候,很多小細節滿有趣的,像是日文寫的「日中關係」和「日華戰爭」等等,口譯的時候自動改成「中日關係」和「中日戰爭」讓大家比較好理解。日文的翻譯比起以前在臺大修的中英口譯還要簡單,但是一定要看完整句才能開始 process,因為句尾常常給我來個反問或猶疑不定的語氣啊啊。幸好有在北大拿雙學位的日本人們從旁協助,前一天晚上大致 run 過一輪後隔天發表就能從善如流了。但是關於現場發問的翻譯,還是交給日本人吧。

    在這次合宿中,其實我覺得很開心的是,在早大裡面有 zemi 願意針對臺灣研究、也實際地透過和臺灣學生們互動瞭解臺灣。因為我在日本常常遇到有人問我臺灣官方語言是不是英語(➡️很有可能是誤會成香港?)或是最大限度就是聊芒果、珍奶、小籠包,雖然每次都得笑容滿面但是心裡會默默吶喊:又-來-了!

    雖然東日本大地震之後,日本人對臺灣的認識有比以前稍微上升一點,但還是常常在國際社會或課堂討論中,切實地感受到「看不見自己國家」這件事。很令人難以言喻,有的時候甚至會因此感受到無力和痛苦。


    IMG_0605.JPG

     
  • 「歷史」和「交流」的重要性

    在這次之前,我其實對臺大歷史系滿陌生的。但是在四天相處之後,和大家不僅聊到歷史系的課程、老師等等,也會在討論中,透過歷史系同學的分享,知道很多自己以前沒有注意到的事。

    這次參與的同學其實背景有政治經濟學部、法學部、和歷史系,甚至包括日本人、臺灣人和中國人,所以討論的時候就會涵蓋多種面向。就像學長說的,討論政治經濟時如果忽略法律,那就只是講空話而已;經過這次合宿之後我覺得,忽略歷史就只是會讓我們不斷重蹈覆轍。不知道過去,就沒有辦法改變未來。甚至也沒有辦法真正了解自己的國家和自己所處的社會。社會中的角色和他們的生命故事——如果忽略那些過去,強把自己的意識和期待加在整個社會之上,就沒有辦法理解和寬容彼此。

    不只是單純的歷史,像這次的日臺中交流也是很棒的機會。這次的合宿中我認識了段,一個很可愛清爽的重慶大男孩,大家慢慢建立起友誼,還可以拿兩岸的口號開玩笑,就如同我和雙學位的小夥伴們一樣。

    實際上,人和人之間交流的力量是很強大的。

    來日本之前,我一直覺得作為一個臺灣人,對中國人保有某種警覺或敵意幾乎是無法收斂的本能。但是來日本之後,實際認識很多中國人、彼此在課堂上交流意見、在一次次的對話之中挖掘兩岸的異同。當然,還是會有很失控的人利用課堂上匿名的機制發表很偏激、沒有論理根據的言論,但是經過一學期之後,我的感想是:能夠理性的尊重彼此對於「統一」和「獨立」的認知,是自己作為一個人類的成長。也就是怎麼樣去達到:我不盡然同意,但我尊重你的意見。

    在「中國人」、「臺灣人」之前,先談談我們彼此都身為「人類」的這個身份吧。


    IMG_0709.JPG
    (啊~想想拍這張照片時,一切都還這麼平和正常,誰知道後來就⋯⋯XD!)

     
  • 對自己的反省

    雖然在過去幾個月的感想也寫過了,但是我覺得來早大之後自己的成長很多。

    可能是因為自己一個人的時間變長了、政治經濟的課程和要讀的文本都很重、身邊圍繞著一群神人又參加了讀書會、或者是脫離了臺灣這個安樂窩,實際上認真作為一個「政治系」學生的時間變長了。就像前輩 Y 和 F 與我分享的一樣,大家來到早大之後,或多或少的受到許多啟發。

    可是,對我自己而言,我想我並不是定義早大是個「好的學術環境」,而是會定義成「好的成長場域」。因為,我並沒有在嚴謹地從事學術研究,而是透過在這裡遇到的每一個人、事、物,去觸碰以前沒有時間或沒有心力去思考的事,然後慢慢地成長。

    這次的合宿也是一樣。發現很多我以前並不全然熟悉的歷史,或是我根本沒有聽過的歷史人物時,會因為自己在台灣史上面的缺口感到羞愧。而針對日本的知識不足,則是會替留學中的自己感到汗顏。但不管怎樣,還是想相信,現在的這些笨拙都會成為養份,孕育出未來的我。所以,謝謝這次參加合宿的所有人,特別是老師們、很罩的學長和一起當翻譯的朋友們。最後的送別會很有趣,大概會成為我留學生活中的寶貴回憶之一!

     

IMG_0712.JPG

最後,雖然鍾宜庭要離開早大這件事讓我覺得很難過,可是,我果然更想要看到妳在美國飛起來。妳的畢業證書就交給姐了!(姐2019畢業謝謝)

參加這次合宿之後,我總算下定決心要 drop 我自己的政治傳播 zemi,原因無他,就是覺得身在裡面,缺少具價值的討論或火花,也看不出來同學們對媒體的任何熱情和瞭解(尤其是參加這次合宿之後,真的覺得⋯⋯ )對於只剩一年的我來說,時間是最寶貴的。希望下學期能選到更有收穫的課!
下學期或許也該真正決定未來的路了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N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