待在竹女的時光——老實說,算不上是人生中愉快的回憶,可是卻遇到許多珍貴的人。
在竹女的三年中,我除了當一個疾世憤俗的書呆子之外,很幸運的,就是遇到好友 J。
長期離別這件事,對我們來說已經變成習慣。高中畢業後,一個在墨西哥一個在德國,上大學後一個在木柵一個在公館,一年見面的次數屈指可數。
這幾天收到她寄來的明信片,是四部馬雅文明的典籍插圖——當初西班牙傳教士把馬雅文明的典籍當作異教邪物燒毀殆盡,只有這四部抄本(Maya codices)倖免於難。選擇這張明信片的理由有兩個:第一是希望我能像這四部抄本一樣,逃脫世俗的框架,創造出更多獨立思考的空間。第二是 J 回首自己在墨西哥親眼見證馬雅文明時,因為不夠成熟、缺乏學習,所以沒辦法在當下體驗馬雅文明的珍貴之處。
我也是啊。
固然,18 歲在德國體驗的一年彌足珍貴,但也何其遺憾——自己那時還不懂得吸取知識,從教科書上看來的皮毛化作現場場景後,許是被臺灣的升學主義壓榨過久,竟然沒有辦法應用多少,只有種「啊,原來這就是課本上的那個呀」這類感想。現在想起來,如果利用那一年的時間多多瞭解歐盟、瞭解納粹、瞭解法律、瞭解社會制度、瞭解移民們在德國的處境,那該有多好?會不會探索出自己未來的更多可能性?可惜,忙著與自己的心魔及孤單戰鬥的我,沒有充分珍惜那個當下。J 的三言兩語勾起了好多回憶,今晚的思緒瞬間飛回四年前,剛從竹女畢業的我們:很無知,但是勇敢、年輕、自信。不像現在,多多少少茫然地等著被社會宰制。
長大之後,一切會有所不同嗎?我希望,我們兩個會有所不同。
我和 N 學姊總算見面了。以前在竹女就曾經聽說她,後來在竹友會更常聽說。
「活潑、跳舞強、去英國念翻譯」片段式的記憶,就像在臺大裡面聽說朋友的朋友,那樣子的連結。
這一段期間,不知不覺發展成類似網友的關係,而總算約好在新竹碰面。學姊本人笑點很奇特、笑聲也很奇特,只是隨便閒聊幾句,我們兩個就都笑得好開心。突然之間,她抽出一罐綠油精說要送我:「這個在國外讀書時真的很有用。」我很驚訝,因為從來沒想過會收到綠油精。「我很迷民俗療法啦!」N 用她獨有的燦笑聲,讓我覺得這件事頓時合理無比。是什麼樣的魔力和緣分,讓我好喜歡好喜歡,最近第一次見面的人們。(是我真的在生日之後變善良了嗎?XD)
我們聊了新竹人、翻譯、日文、留學生活,最後是關於家庭,一步一步越來越近,網路上空白的輪廓也慢慢被補齊了。
如果說,我感謝早大雙學位什麼,最多最多的就是讓我有名目,和好多平常只在空中聯絡的人實際見面,感受那些貼圖和笑聲的真實頻率。
大家記得,保持聯絡!
留言列表